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社会 >

数字新技术让文物“活”起来

时间:2023-12-11 09:25 来源:未知作者:小柒

  当前的文物保护面临诸多挑战。城市化进程加速、环境变化、自然灾害以及非法交易等因素都对文物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近日,由四川省文物局、成都市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中国文物学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承办的2023世界文物古迹保护与利用博览会在成都举行。本届文保会主题为“弘扬遗产保护·留住文化根脉”,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政府代表以及文物保护从业者共同探讨了如何在妥善保护文物的前提下,实现其历史价值、科研价值、教育功能、形象功能的充分开发,并提升文物领域的科技应用水平,解决重点难点和瓶颈问题。

  不少专家提到,数字化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应用是如今文物修复与保护工作的一个重点。利用3D扫描和数字建模等技术记录和复原古迹的原貌,不仅有助于文物的保存,还为公众提供了与文物互动的新方式。例如,伯利恒是一座有着非常多老旧建筑的城市,但因冲突和地震活动等因素在古建筑保护上面临困难,研究团队通过激光扫描、无人机拍摄、3D建模等技术,获取该城市建筑结构分析,复原出危房的本来面貌,为接下来的城市规划与建筑保护工作提供了直观的信息支持。此外,使用AI进行文物损伤的自动检测和分析,也可以大大提高文物修复和保护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例如,在对绍兴古戏台的浮雕进行修复时,研究团队通过对物体进行拍照并进行AI算法分析,就能获取高清模型并自动定位出浮雕纹理的具体位置。这些技术不仅有利于文物的长期保存,也能促进公众对文化遗产的理解和欣赏。

  还有一些与会嘉宾分享了在文物保护方面的最新进展和经验,强调文物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中的重要作用。比如,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林书成介绍,四川省持续加强遗址的考古研究、价值阐释、创新展示,充分运用创意科技手段展示遗址保护利用和考古研究的最新成果,丰富了民众的参观体验。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长王时伟表示,对文物的合理开发利用,使其转化为文化产品,实际也是文物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既能实现传承文化的目的,又能促进经济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提到,2012年上海交大发起成立了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如今已有141家高校博物馆加入,成功搭建了各高校、博物馆沟通交流的平台。

  多位国际专家强调了国际合作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面对跨国界文化遗产时,应该如何通过教育和公众活动增进全球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尊重。

更多新闻

上一篇:外交部驻港公署发言人:维护国安除恶务尽 法治精神不容践踏

下一篇:国家安全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地理信息数据安全风险专项排查治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