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奇闻 >

天天学习|守护文化根脉的赤子之心·千年敦煌

时间:2023-08-13 09:36 来源:未知作者:小柒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所思所行。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特别策划《守护文化根脉的赤子之心》系列稿件,与您一起感受总书记传承中华文明、守护文化根脉的赤子之心。

  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自此,“敦煌”被写入中华文明的历史叙事之中。

  “敦,大也;煌,盛也”,敦煌文化延续近两千年,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各民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的珍贵史料。国学大师季羡林曾经说过,敦煌文化的灿烂,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

  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我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迄今为止,国际上同时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全部六项标准的遗产地只有三处,莫高窟是其中之一。

  独树一帜的敦煌文化让习近平总书记感慨“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敦煌我一直是向往的”——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甘肃的全国人大代表热情邀请习近平总书记到敦煌看看,总书记这样回应。在致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贺信中,他盛赞“敦煌是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重要枢纽”;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他谈及古丝绸之路,将敦煌等古城称为“记载这段历史的‘活化石’”。

  面对这样的敦煌文化,守护好、研究好、发展好、弘扬好,是14亿多中国人的心之所向。习近平总书记一言以蔽之,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进步应负的责任。

  2013年4月,时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的樊锦诗到北京参加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会。总书记走到她跟前,微笑着说:“你是研究敦煌学的。”

  “一个国家多少人多少事,总书记却知道我是研究敦煌学的,真令人感佩不已。”樊锦诗感慨万分。从北京到敦煌,在不同场合,总书记同“敦煌女儿”樊锦诗数次握手,关怀激励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察看珍藏文物和学术成果展示,了解文物保护和研究、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情况。

  2019年8月,总书记到甘肃考察,首站便来到敦煌莫高窟。此行,总书记对敦煌的文物保护、学术研究、文化传承提出要求,“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保护水平,将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代代相传”,“展示我国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的成果,努力掌握敦煌学研究的话语权”,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要“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

  总书记对敦煌文化的了解、对文物工作的重视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总书记还叮嘱大家:“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是第一位的,旅游是第二位的,不能光盯着门票而追求经济效益,不能过于商业化。”言语之中,满是对守护文化根脉的深深关切。

  2023年4月25日,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创意营销人员从一幅高保真复制壁画前走过。

  世界见证,守护敦煌,是一场进行中的“接力赛”。

  在莫高窟,一群年轻人用数字化方式“复活”千年艺术。打开小程序“云游敦煌”中的“数字藏经洞”,循着指引路线“走”进洞窟,就连塑像所披袈裟的细微褶皱、底座的实木肌理都看得十分清楚。

  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永久落户敦煌,并成功举办五届,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2016年首届敦煌文博会,来自60多个国家的8000余件文化珍品正式对外展出;2018年,近100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的千余名嘉宾出席第三届敦煌文博会……

  取材壁画色彩的敦煌美妆、憨态可掬的“熊猫飞天”、“敦煌手势舞”跳舞机……“新潮”的文物衍生品和文化创意产品让更多人看到千年敦煌的多彩多姿。

  …………

  今日之中国,敦煌已经成为中华文明一个有代表性的符号,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守护敦煌,任重道远。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继续努力、更进一步,做新时代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传播者。

更多新闻

上一篇:遇见福建:探访福州版“土楼”——溪源寨

下一篇:持有船队规模达2.492亿总吨,中国首次取代希腊成世界最大船东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