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企业 >

一石激起千层浪!阿斯巴甜“可能致癌”搅动食品市场

时间:2023-07-22 09:33 来源:未知作者:小柒

  

  一石激起千层浪!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和粮食及农业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近日就人工甜味剂阿斯巴甜对健康的影响正式发布了评估报告。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援引对人类致癌性的“有限证据”,将阿斯巴甜归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2B类致癌物)之列。一夜之间,用于无糖碳酸饮料、冰淇凌和口香糖等数千种产品中的阿斯巴甜陷入舆论漩涡,许多人怀疑这种食品添加剂是否安全,食品公司也面临是否作出调整的选择。

  阿斯巴甜存在多种食品之中。(法新社)

  风险多大引发争论

  法国《西南报》称,因为甜度是蔗糖的200倍,所以阿斯巴甜广泛存在于全世界成千上万的产品中。阿斯巴甜的低热量特性,让它出现在饮料、糖果、甜品、乳制品、口香糖,甚至是低热量减肥产品。此外,阿斯巴甜还存在于600多种药物中,如止咳片和复合维生素。

  示意图 (视觉中国)

  阿斯巴甜于1974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被用作人工甜味剂,但由于围绕其安全性的争论一直不休,FDA后曾撤销批准,直到1981和1983年才重新允许在固体和液体食品中添加阿斯巴甜。阿斯巴甜于1986年在中国被正式批准使用,目前已经在90多个国家获批使用。

  据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报道,在7月14日于日内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世界卫生组织营养与食品安全司司长弗朗西斯科·布兰卡表示:“研究结果并不表明偶尔食用阿斯巴甜会对大多数消费者构成风险,问题出在‘大量消费’无糖汽水和其他含阿斯巴甜食品的人身上。”布兰卡还呼吁对这一领域进行更多研究。

  不过,FDA不同意这种归类,认为避开剂量谈毒性是不科学的,并提出了阿斯巴甜安全的证据。在一份书面声明中,FDA官员告诉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阿斯巴甜被世界卫生组织贴上“可能致癌”的标签,并不意味着阿斯巴甜真的与癌症有关。

  长期以来,世界卫生组织一直将阿斯巴甜的每日可接受摄入量设定为每公斤体重最多40毫克。因此,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每天可以摄入2400毫克,这大约相当于12罐无糖可乐,远远高于大多数人的摄入量。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玛丽·舒鲍尔-贝里根博士也告诉英国广播公司(BBC),“证据质量不够高,也不够有说服力”,“这实际上更像是对研究界的呼吁”,让他们更多地研究这种甜味剂。

  激烈的舆论纷争中,连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也忍不住站队:“如果阿斯巴甜有危险,我早就死了。”全球盐糖与健康组织高级政策顾问哈里特·伯特认为,这份报告强调了食品和饮料制造商采取新方法的必要性。她说:“世卫组织的这份新报告表明,公司需要降低产品的整体甜度,而不是过度依赖甜味剂。如果操作得当,新配方可以逐渐去除食物中多余的糖、盐和饱和脂肪,从而改善整体健康状况,无须使用非糖甜味剂等替代成分。”

  天然甜味剂迎来利好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代糖,可分为人工代糖、天然代糖和糖醇。从生产工艺来看,人工代糖主要是以化学方式合成,如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天然代糖是从植物中提取,如甜叶菊苷、罗汉果甜苷;糖醇主要通过微生物发酵得来,如木糖醇和赤藓糖醇。其中,人工代糖因成本相对较低,一直占据食品工业的主流。西部证券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人工合成甜味剂在代糖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即使近年略有下滑,但2020年市场占有率仍高达70.59%,其中阿斯巴甜作为人工合成代糖中的主要产品,更是占据了36.2%的市场份额。

  尽管多个研究机构对世卫组织发布的评估报告进行了回应,但阿斯巴甜存在潜在致癌风险的舆论已经搅动了代糖行业。

  6月29日,路透社报道称,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计划于7月14日宣布阿斯巴甜“可能致癌”。消息一出,6月30日A股代糖概念板块尤其天然代糖企业迎来大涨。从收盘来看,莱茵生物涨停,三元生物、丰原药业涨幅超6%,金禾实业、华康股份、晨光生物、佳禾食品涨幅超4%左右,此外还有多股跟涨。保龄宝开盘即一字涨停,全球赤藓糖醇行业产量最大企业之一——三元生物股价上涨9.86%。

  这不是阿斯巴甜第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多次“舆论危机”已将其拉下“神坛”,赤藓糖醇、罗汉果甜苷等天然代糖走红,阿洛酮醣、甜味蛋白等新秀也跃跃欲试。咨询公司英敏特2021年发布的行业研究报告称,作为人工甜味剂的代表,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等在2010年全球市场占有率达91.84%,2020年这一数据降至70.59%。而天然甜味剂,如甜菊糖苷、赤藓糖醇、罗汉果甜苷等市场渗透率持续提高,成为更多“无糖”产品的选择。2018年赤藓糖醇中国消费量的增长率达到89.7%,2019年该比率超过100%

  业内人士分析称,天然甜味剂将成为最大的赢家。中信证券研报分析称,出于安全性和成本的考虑,预计下游厂商会加速三氯蔗糖等甜味剂对阿斯巴甜的替代。此外,随着人们对于甜味剂的来源及安全问题关注度的不断增强,天然甜味剂需求预计还将高速增长。

  食品饮料企业面临选择

  代糖市场下游,饮料企业也在暗暗角力。元气森林、奈雪的茶等国产饮企早已调转船头,用天然代糖取代人工代糖,而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等饮企巨头仍借力阿斯巴甜盘踞大份额的饮料市场。

  6月29日,“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话题持续发酵,一度冲上热搜榜首位。当晚,国产饮料品牌元气森林、奈雪的茶就紧急回应,称旗下产品不含阿斯巴甜。元气森林表示,在代糖的使用上,以赤藓糖醇为主的代糖配方解决阿斯巴甜等甜味剂的口感问题。奈雪的茶也回应称,奈雪的茶全部产品使用天然代糖——罗汉果甜苷。

  作为使用阿斯巴甜的“大户”,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大巨头在中国生产的健怡可乐、无糖可乐等产品中使用了阿斯巴甜。可口可乐相关负责人表示暂时不对此事作声明。但同时,该负责人援引了一份国际饮料协会理事会(ICBA)的声明,其中称“ICBA对阿斯巴甜的安全性充满信心”。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两大可乐巨头将阿斯巴甜更换成其他种类甜味剂的可能性并不大。他表示,可乐的配方本身已经很成熟,消费者也很认可其口感等。在IARC的致癌风险分级中,阿斯巴甜致癌风险的分级比牛肉还低。

  然而,近日韩国《中央日报》发表题为“阿斯巴甜丑闻震惊了韩国零糖业”的报道显示,可口可乐有在中国市场就是否添加阿斯巴甜的问题玩“双标”的嫌疑。该报道称,可口可乐韩国表示,它们的无糖可乐不含阿斯巴甜。

  记者发现,中国国内进口的可口可乐无糖产品也不含有阿斯巴甜。百事可乐也存在“双标”问题。早在2015年,百事可乐就在美国停用阿斯巴甜,但在中国至今依然使用阿斯巴甜。

  在饮企的下游,销售方也开始早做打算。今天便利店此前表示,“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今天便利店第一时间对门店售卖的产品进行自查,将含有阿斯巴甜的几款产品在全国6省52城670家门店全线暂时性下架。”

  多国应对态度不一

  法国Reporterre网站报道称,欧盟食品安全局正在对阿斯巴甜进行重新评估。消费者权益组织“食品观察”要求在证明阿斯巴甜安全性之前,相关机构必须从欧洲市场撤回任何可能危害消费者健康的甜味剂。

  法国BFM电视台报道称,虽然世卫组织并没有呼吁停止食用阿斯巴甜,也没有调整推荐剂量,但不能让这种成分淹没在食品包装目录中——有时候商家会使用阿斯巴甜的统一编码E951,但消费者可能并不知道这代表着什么。

  至于食品生产商是否会改变产品成分,BFM称,虽然世卫组织目前不建议企业召回产品,也不建议消费者停止消费,但一般来说,食品行业对消费者的意见更为敏感,当一种成分陷入争议时,为了不失去顾客,企业往往会对产品配方做出调整。目前一些产品打分机构对配方也非常敏感,使用阿斯巴甜的食品可能会被打低分。

  日本媒体对这一事件的报道侧重于每日可容许摄取量上,称这次对摄取量的评估与之前并无差别。目前,几乎没有日本企业表示会停止使用阿斯巴甜。

  韩国《农民新闻》报道称,因为要消除消费者的忧虑,该国食品、米酒产业在讨论如何代替阿斯巴甜。一些在饮料、饼干中使用阿斯巴甜的食品企业大多考虑用三氯蔗糖、甜菊糖等其他甜味剂代替,并认为更换甜味剂没有太大的困难。米酒行业也在考虑用其他甜味剂。

  韩国米酒协会表示,米酒中甜味剂使用量少(约占总容量的0.01%),更换甜味剂对企业的影响不会太大,但是研究替代甜味剂带来的味道变化、申报变更、更换标签等需要时间。

  韩国《东亚日报》评论称,阿斯巴甜被贴上“可能致癌”的标签,韩国食品业界陷入混乱。有预测称,经过此次事件,规模超万亿韩元的韩国“零糖”市场将遭受打击。

  不过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处批准的人工甜味剂有22种,无论如何企业都能找到对策。

更多新闻

上一篇:伊拉克巴格达爆发集会 抗议在丹麦发生焚烧宗教典籍事件

下一篇:胸怀祖国,矢志不移自主创新——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上)

相关新闻